速寫手繪 / 攝影隨拍 / 美術教學


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

關於異質分組的「標籤化」



在推廣「藝術聯盟分組選秀法」的「異質性分組」操作技術時,常常被問到的,就是關於「標籤化」的問題。

最開始,我總是不知如何好好應對這樣的問題,因為在我自己的課堂操作之下,這樣的問題並不太困擾。而當我用「冰山」模式的角度來解讀,自然非常可以理解老師的擔心:就這樣把學生分成ABCD咖,會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,會不會讓家長有不好的觀感。






上週有老師就私訊我這樣的問題,我才得知這居然是教甄口考所提出來的~(哇)

首先,我常常會提及所謂的能力分群,是根據課堂單項能力指標而定,例如:以我的美術課堂,繪圖技術當然是一項顯而可見的指標,但是從來不代表我的課堂只重視這個指標,也不代表繪圖能力較差的孩子,沒有其他可被重視的能力。最初的「能力前測」一向只是為了便於促成「分組競合」之機制,讓各組擁有各種特質的成員,同時讓組與組之間的整體戰力接近,組間的競爭才有其意義。

接著,當我們來思考關於「標籤化」的擔憂時,我們得要覺察,這份擔憂所由何來?

學生與家長之所以擔心「被標籤化」,多是擔憂會被老師另眼相待,無法公平地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受教權。

這份擔憂有其悲傷之處,代表自來教學現場,師生關係如何不對等及不友善,老師擁有上對下的絕對權威,學生獲得老師讚賞是無上恩賜,只有獲得老師喜愛才能得到更多的學習優勢,倘若得罪老師則地位如同被冰封,自我價值因此被貶抑,邁向人生成功之路堪慮。

然而,我在學思達課堂的體會卻遠非如此,因為不管是哪一個身份或特質,都會得到應有的尊重讚賞與表現機會。而在團隊中,反而因為每一個角色都有表現機會,進而獲得個人價值之肯定,並且促成正向互助合作的良善氛圍。



美麗的課堂風景當然無法一蹴可及,我意識到我所努力做到的是用溫和而堅定、專業而自信的態度,拆解知識點形成挑戰任務,提供每個角色表現的機會,隨時即時回饋正向肯定孩子們的表現,並盡最大努力鼓勵與增強組內的互助行為。

當看到孩子們全心全意投入團隊任務,我常常激動不已。這些孩子或許學科的學習成就表現並不亮眼,但能夠這樣為團隊榮譽努力拼搏,他們的未來(或許我樂觀的認為,也可以說是台灣的未來)難道不值得期待嗎?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